非遗动态

到龙井村寻找非遗的答案!非遗班不只有理论课

      12月3日上午,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迎来了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包小慧老师,包老师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师从民族音乐学家刘正维教授研究民族民间音乐,并一直跟随东川琴社创始人、古琴大家丁承运教授学习泛川派操缦艺术。包小慧老师自2007开始一直致力于茶文化艺术的创作、研究及教育,此次她为学员带来以《茶席设计中的非遗元素探讨》为主题的课程。包老师以古琴艺术在茶空间中的应用为例,向学员讲解了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阐明茶席、茶空间的角色定位是企业的名片和桥梁。       包老师从古琴的起源和发展史入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古琴构造、 文化精神内涵和古琴基本演奏方法。包老师现场展示古琴并邀请学员一同体验古琴艺术之魅力。包老师强调古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文化气息的乐器。弹琴者必须尊重和体会琴曲所示之意,要准确地把握琴曲的典故背景和思想内涵。       包老师表示,当今社会古琴的音乐表现力被不断发掘,人们对古琴音乐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要把以古琴艺术为代表的非遗元素融合进入茶席空间,创造自然协调、独具特色的茶空间,做到古琴艺术与非遗的完美结合。       下午,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梁丽君带来以《非遗的缘起分析与茶的非遗》 为主题的课程。梁丽君老师从西方古典主义品味缘起入手,逐一向学员介绍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外延。       梁丽君老师指出:非遗是世代相传、并在适应周围环境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得到再创造的文化遗产,具有为相关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这种文化遗产是鲜活的而不是静止的。它是传统在今天生活中的现实体现,并在传承中不断被赋予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它充分的价值和意义决定了保护传承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我们应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品味中国茶、提升传承能力、提高传承水平,在当代实践中传承和发展非遗,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2月4日上午,非遗传承研修课堂来到了杭州龙坞九街,学员们在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14级毕业生钱承欢的讲解下参观并了解了龙井茶的前世今生。在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戚英杰先生的介绍下,学员们深入了解龙井茶申遗的全过程。之后学员们来到茗墅茶庄园参观,与茗墅茶庄园负责人成秀华进行座谈会并举行结茶亲仪式。       午休过后,戚英杰为学员们详细讲解了龙井茶制作工艺,针对绿茶炒制的技术问题学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学员们纷纷表示,经过“参观+体验”的学习,对龙井非遗知识有了更深刻更鲜明的认识。       下午,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博士张帅老师给学员们带来了以《茶非遗素材的文本归集与应用》为主题的研修课程。张帅老师从非遗素材的来源、如何搜寻非遗的元素、非遗元素的应用、如何书写申报书四个方面深度剖析非遗素材文本知识。       张帅老师指出:要重视并掌握非遗素材的六大来源,在搜寻非遗的元素的过程中应盯紧四老、进行文本归类、运用演绎法同时结合“上山下乡”。在非遗(文化)元素的应用中,要利用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张帅老师还强调在非遗元素的应用中要注意: 1、要有一个大非遗的概念 2、注重地方性知识 3、注重内在,但要靠外在来表现,内在是根,外在是金 “非遗”手工艺可以商业化,但手工艺人不能商业化。要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主办单位: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浙江省文化厅 承办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

非遗研修班开班啦!开学第一课讲了什么?

      2019年12月2日上午,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共同启动,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农林大学承办的“201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班(绿茶制作技艺方向)”在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茶文化学院楼开班。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彭庭松副院长、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副主任苏祝成教授、全体学员、师资代表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参与了开班典礼,研修班班主任张帅主持典礼。       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副主任、非遗研修班指导老师苏祝成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开班情况,强调了浙江农林大学对此次研修班的重视。此次研修班相较前两期非遗班规格更高,配套更全,教辅人员配比更多,旨在让学员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文法学院副院长彭庭松致欢迎辞并总结发言。彭庭松副院长强调了此次研修班的意义与重要性,指出今年非遗班的性质与往届相比有所变化,“培训班”升级成为“研修班”,研修代表的是质量上的升级,包括学员质量和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了很大的升级。彭庭松副院长对学员们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表示了热切的关心,也对培训班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辜负国家的期望,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国家的非遗事业更加繁荣!         随后,全体成员来到陆羽像前参加“献茶仪式”。全体学员手执茶杯,一一立定,进行了庄重的“茶人宣誓”仪式。誓词如下: 仰观茶圣,学高德馨。躬身垂范,其道大光。 今我茶人,恭敬执礼。惶恐奉茶,表吾衷肠。 谨记使命、奋发向上。德才兼修,发愤图强。 学业事业,务求精进。龙翔虎跃、意气昂扬。 谨立此誓,茶圣为证。昭昭之心,瑶溪同长。       宣誓完毕,大家行鞠躬礼,对茶圣陆羽献茶。“一杯满饮无,从此为茶奴”,一杯清茶,寓意深长,献茶仪式为的是让学员们牢记自己作为茶人的身份和使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茶文化和茶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献茶仪式结束后,学员们在教员的引领下游览了茗茶园,参观了茶文化学院楼,了解其中的各个功能空间。学员们在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环境之余,也无不由衷地赞叹茶文化学院的软硬件设施之雄厚。       参观结束后,来自浙江、江苏、福建、安徽等全国各地的21位学员展开了轻松而热烈的自我介绍,学员们纷纷表示十分感谢有机会前来与各位老师和学员切磋学习,交流经验。自我介绍结束后,全体成员推举产生三名班干部,分别是班长王嘉巍,支书汤玉平,学习委员刘水。       晚上,在苏祝成教授的主持下,迎新茶会在茶文化楼举行。学员畅所欲言,愉快交流,畅谈对茶非遗的理解,提出实践困惑问题,苏祝成教授为学员们一一解答。苏祝成教授还再次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开展非遗研修班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本次研修班的课程设置具体情况、教学组织情况、后勤保障情况等,并对大家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希望学员们能够珍惜此次研修机会,强基础、拓视野、增学养,把所学知识和传承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传承能力和技艺水平,真正推进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的传承和发展。 理论培训 基础 ·“非遗”相关理论与知识体系的深化      12月2日下午,图书馆小报告厅,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浙江师范大学陈华文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非遗保护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建设》。研修班全体学员、师资代表、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文法学院学生参加听取讲座。       陈教授讲座内容详实有趣,他首先指明了非遗已成为我们的文化之根,是民族文化具有象征意义的灵魂。经过十多年的非遗保护实践,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18年底,我国有人类非遗的各种名录40项,国家级名录1372项,3154个保护单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068人(5月底)。其中浙江省保护单位是233个,全国第一。在非遗保护方面,中国采取了多种保护方式并付诸于工作实践,如文化生态区的保护实践、生产性保护方式、传统工艺工作站等。       …

非遗研修班开班啦!开学第一课讲了什么? Read More »